第十八章 各有心思-《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皇后并不怎么在意,她在意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一双儿女。

    “难道,廖家那时候就打算反了?”作为张后的心腹女官阿春问。

    “谁知道?廖家的事情,只有廖家人自己知道。”张后说。

    “这些年来,我一直担心皇儿的安全,那么还是早点找个机会,把他打发出去的好。”

    “娘娘,这段时间,对皇子的暗害少了不少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因为,那些人应该是更想着弄死廖家人,暂时没有时间对付皇儿,这就是一个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娘娘,你觉得必须这样做吗?”阿春说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不做?你看现在皇儿已经年纪不小,但他却一直没有给皇儿赐婚,他不在意皇儿,一旦有事,却一定要第一个牺牲他。”

    说起来,几位大点的皇子年纪相仿。

    但是大皇子、二皇子,两个人都已经成家。

    结果到了小了一岁三皇子时,皇帝就仿佛是遗忘了那个孩子。

    这怎么不令张后气愤?!

    不过张后劝告自己不要生气,想了一下,反正不安全,其实不结婚更好。

    还有自己的女儿,张后也感觉要送走。

    毕竟公主不管是作为大鸿朝皇帝最好的筹码,还是成为亡国公主也好,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。

    张后现在唯一希望的是,有足够的时间,能够让她做好准备。

    至于她这个老太婆,已经无所畏惧,大不了就是一死。

    在这个皇宫里,横死的人真心不少,多她一个也不多。

    张后想到这里,跪在佛像前面念经,只希望她这一世造的孽,就报应在自己身上就好,不要牵扯到了自己儿女身上。

    但如果儿女遭遇灾难的话,那么她就是变成厉鬼也要报仇。

    就这样,大鸿朝的皇帝、皇后夫妻两个人,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曾经情投意合的人,已经变成半年多才见上一面的夫妻。

    不是皇帝有了新欢。

    事实上,皇帝这些年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也宠爱美女。

    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,忙于处理朝务。

    只是,情况还是一点点变坏。

    皇帝已经是尽力挽回,却发现自己无力回天。

    等到廖家成为反叛者,他受到的打击最大。

    看到这一幕,有人想着为皇帝出力,自告奋勇去找西北的阿和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一定努力游说廖家,那么,陛下一定要饶恕廖家的罪过。”

    “可!”

    他的手紧紧握住,看着一行人前往西北。

    巧合的是,余颖有一年不见阿和他们,就坐船去看阿和,留下阿一负责掌控凤凰军。

    西北高层是知道余颖的身份,见到她到来是大喜过望。

    就有人提到说是有故人找过阿和,这几天阿和一直都有些不怎么对劲。

    “故人?”余颖一想,有些莫名其妙,阿和有什么故人?

    故人什么的,跟着阿和人应该认识才对。

    除非是......

    “那么,他在哪里?带我去看。”余颖说。

    很快,她就看到在外面沉思中的阿和。

    说起来,阿和是小名。

    现在快要及冠之年的他,早早取了字,大名叫廖熙,字安和。

    虽然只是背影,余颖也感觉出来阿和似乎有种迷茫。

    她眉头一皱,想不到大鸿朝还有忠臣在啊,到了这个时间,还有人为它出力,难得、难得。

    她走过去,一拍阿和的肩膀,让有些发愣的他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“娘亲。”阿和叫道。

    但他的神态上还是有迷蒙的。

    “阿和,怎么了?”余颖问道。

    阿和说:“娘亲,你为什么想要造反?”

    “很简单,想要活下去。有人不想着让我活,而我则想要活下来,即使是造反是死罪,也是无所畏惧,因为最多也是一死。”

    “孟子告齐宣王曰:‘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’”

    她背完这一段话后,看着阿和,微微笑着说:“你说,我做的有错吗?”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阿和挠挠头。

    其实廖家那些年吃过苦,余颖倒是没有直接说,但还是从很多流言蜚语中得知了不少。

    廖家女不知道为什么在后宫里自焚而亡,皇帝另立新后。

    这么算起来,廖家和皇家也是恩断义绝。

    阿和现在想来,都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皇帝的人要找他?

    廖家和皇家之间的恩恩怨怨,算是很清楚。

    他是不可能脑子进水,去帮皇帝。

    就听余颖说:“果然是有人找你了?算起来,他倒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士,可惜,我不喜欢。”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