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章 自古最难众生相-《文娱救世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换完便当,三人走进李导演的办公室。李导演也正在吃东西,示意他们随便坐。大家也不客气,坐下打开饭盒吃起来。

    李导演咬了一口蟹粉狮子头,给三人出了道题目:“小顾,小成,你俩算是组里功底最深的了。这两天大家的表现,你们也都看在眼里,有什么看法么?”

    顾诚和成昆对视了一眼,保守地说:“我觉得挺好的,大家都挺入戏的,进入角色很快,人物定位也好。”

    李导演看向另一边:“成昆你呢?”

    成昆谦逊道:“我也觉得挺好的,表演都很到位,偶尔有些稍微浮夸的地方,那也是背景铺垫的需要。”

    李导演微微叹息了一声:“你们就没觉得,大家在人际关系的揣摩上,都太肤浅了么?每个人的形象塑造、性格特点单独拿出来看,都很精准。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,根本就是千篇一律。”

    顾诚等人听了都是微微一愣,一副不解的样子。

    李导演不得不解释了几句,大家才赫然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儿。

    “小顾,我就拿你的角色举例——当然,我不是说你的金燕西演得不好,只是金燕西和所有人的对手戏最全,所以拿你举例子。金燕西在金家排行老七,上头有三兄三姐。但他对大哥二哥三哥的态度,应该千篇一律么?他和四姐五姐六姐的和睦,也是一样尺度么?

    你们看看87版的《红楼梦》,贾宝玉也有元迎探惜四个姐妹,他对元春的略带孺慕、对迎春的敬而不远、对探春的相看不厌、对惜春的灵犀爱护,多有层次感?”

    听了这番好高骛远的话,顾诚和成昆不由得都微微抽了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演好一个角色本身,和演好一个角色对其他所有关联角色的人际态度,这两者的难度有天壤之别。

    前者考验的是一个点的功力,后者考验的是一整个面。要做到这一层,最重要的是主要角色间的团队默契,而非个人演技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一部剧试图用一个复杂的豪门、描摹一整个时代时,这种难度,就升到了巅峰。

    比如被李导演作为标杆举例的87版《红楼梦》。

    当年的陈晓旭和张莉在演林黛玉/薛宝钗之前,可谓一点演艺经历都没有。但那批演员最终表现出来的一举手一投足,都有一股天然的风流婉转,彼此亲疏分寸也拿捏得妙到毫巅。成片之后,谁人不说这是几十年难以越的经典?

    李导演这次上《金粉世家》,是一次难得的机遇。他卯足了劲儿想往87版《红楼梦》的高度上靠。至于自己和手下演员的实力够不够斤两,他也没个底儿。

    成昆刚刚和顾诚解开一些龃龉,此刻听了李导演好高骛远的想法,免不了帮顾诚说话:“李老师,我觉得您提的这个问题难度太高了。当年《红楼梦》开拍前,可是给演员们花了整整两年在‘大观园’里一起生活学习、互相请教揣摩,才磨合出后来的高度。我们今天拿到剧本两个月都不到,要演出这种大家族的豪门人际关系层次感,实在难如登天啊。”

    成昆这话,确实是自内心。因为他知道今天如果依然是他来演金燕西,他也做不到李导演的要求。

    另一个时空的《金粉世家》就是成昆演的男一号,片子拍完后资深评价人士都说“金燕西根本没必要排行老七,老三就够了。应该把他三个哥哥合并起来,三个姐姐也合并起来,因为他面对所有兄姐的态度都是一样友爱的。”

    事实上,别说成昆做不到,就是华语影坛的影帝们都做不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