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还是套路-《三国新天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是天子在动情阐述之时,还是梁鹄等人恭敬退下之刻?他们完全想不出来,仔细将刘协那一番话一个字咀嚼一遍,他们才现,刘协似乎半句都没有说科举之事,但好像每个字又都意有所指。

    甚至,他们都想不明白,之前不是一直谈论的武举嘛,怎么一下就跳到科举上来了?究竟,是什么时候转到这议题上来的?

    只有刘协和司马懿知道,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们的合谋:在端木正朔诉说了豫徐二州之事后,刘协又将司马懿和董昭唤入了宣誓殿。就在殿中,司马懿根据董昭‘推恩令’的启,说出了一个类似于赵匡胤‘杯酒释兵权’的办法。

    按照司马懿的说法,刘协跟那些守旧的公卿们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,既然两口子不能钻到一个被窝里,就干脆离婚得了。只要手段不那么粗劣,刘协牺牲一些几年积攒下来的个人声望,还是能够成功的。

    不过,这个建议仍旧得到了刘协的否决,但不是完全的否决。刘协认为,赵匡胤‘杯酒释兵权’一法,代价是让那些骄兵悍将都成了富家翁,说白了,赵匡胤是在拿天下百姓的财富,去将一群凶悍的野猪喂成温顺的家猪。可汉代士族大阀的势力本来就膨胀无比、土地兼并状况严重,刘协若是再以怀柔手段去供养他们,反倒与科举的初衷背道而驰了。

    更主要的是,那些士大夫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将,也不可能造反,反而如梁鹄、蔡邕这等人,治理个一方郡县都不在话下。加上最近汉室地盘儿扩张得也不慢,塞几个太守没有兵权、只管行政的官员,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
    之后,三人又将整个朝会的所有流程又商议了一番,最后刘协让两人出去后,又搬出了鬼影一般的李儒,才敲定了今日的一切。

    假如朝堂这些人不是那些只读四书五经、诗经楚辞、三坟五典的传统士人,多一些读诸子百家的家伙,就可以看出,从头至尾刘协用的都是诡诈之术:刚一开始,刘协一反常态带甲士将领入朝,就是在威慑人心,随后讨论武举又是混淆视听,最后一招移花接木,完美跳过了商议科举的环节,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。

    只能说,这一切,都是套路……要怪,就怪那些朝臣太傻太天真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